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交流合作 支撑服务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施一公、邓兴旺等5位中国科学家获《自然》杰出导师奖


  2015年《自然》杰出导师奖今天对外揭晓,包括生命中心PI施一公和邓兴旺在内的5位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该奖是全球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为强调导师启发学生(年轻科学家)的重要性而设,每年专注于一个特定国家或者地区,今年,他们将目光落到中国。

  《自然》杰出导师奖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各设立一个事业中期奖与一个终身成就奖,邓兴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共同获得中国北方终身成就奖,各获得2.5万人民币奖金。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陈洪渊获得中国南方终身成就奖,获5万人民币奖金。施一公获得中国北方事业中期奖,获奖金5万人民币。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科研与研究生副校长舒红兵,获得中国南方事业中期奖,获得奖金5万人民币。


曹雪涛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曹雪涛教授是一位在感染信号与炎症,免疫调节和肿瘤免疫治疗方面领衔的免疫学家。他过往的一位学生,现在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教授陈玮琳说:“曹教授作为一个导师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总是平易近人。他对待他的同事,无论他或她是不是一个博士生,或是一个访问学者的态度都是同等尊重的。在我的记忆中,和我讨论科研的会他从来不爽约,虽然他总是非常繁忙。”


邓兴旺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邓兴旺教授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光控制植物发育的分子生化机制与水稻中基因组层面的DNA组分与染色质排列方式。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Claus Schwechheimer说:“我以前在邓教授实验室时,他总是很有耐心,语气温和但又专注,他不仅是一个非常棒的导师,也是一个能不断重新塑造自己职业轨迹的科学家的优秀例子,即使在他已经似乎到达了原有事业的顶峰之时。”


陈洪渊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洪渊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化学生物传感,电生物化学,超微电极与微全分析系统。他的研究团队是中国纳米分析最早的一批团队之一。东南大学的王雪梅说:“陈教授很注重文化文学上的修养。他告诉我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的。他鼓励我们阅读哲学和文学类书籍,并且在试图达成目标或者遇到困难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他也很鼓励学生在毕业后去国外深造,感受科学的美也感受其他文化的熏陶。他认为这会让人开阔视野并且更具有创造力。”


施一公

  事业中期奖获得者施一公教授的成就在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的结构和机理,以及大分子蛋白质的细胞机械机制。他的研究团队使用结构生物学工具来展示控制细胞凋亡的几组关键蛋白的功能机制,细胞凋亡是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和避免例如癌症和自体免疫性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斯坦福大学的助理教授冯亮说:“当我2012年刚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时,我经常会问自己,‘如果施教授遇到我现在的情况他会怎么做?’我保存着所有施教授发给我及我在他实验室时他发给实验室的邮件,而且经常去阅读这些邮件。四年中的800多封邮件经常提示我施教授的实验室是如何管理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施教授又是如何特别费心的促进提升我的实验的。这些邮件是我处理很多问题的指导手册。”


舒红兵

  事业中期奖获得者舒红兵教授的主要科研成就是揭示炎症和固有免疫背后的分子机制。他的研究团队专注于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诱发的细胞信号,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模式识别与抗病毒的固有免疫反应。江西师范大学的许亮国教授说:“舒教授在我刚开始独立科研时给我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帮助我在国内寻找科研资金资助。虽然他很忙而那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实验室,他依然平易近人。当我在我自己的职业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我依然可以指望上他的帮助。”


  《自然》杂志总编菲利普•坎贝尔爵士当天表示,我们处在一个实验室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时代,科研人员在鼓励创造力的同时,还要保证产出的科研成果在技术细节上的可靠性,以及在科研伦理上的严谨性。这也是为何对于年轻科学家的指导十分重要。然而,成为一个实验室的“老板”,并不自动意味着就能给他或她的学生提供优秀的指导。


  文章转自“生物探索”

 

版权所有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京ICP备1500644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