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交流合作 支撑服务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裴端卿教授做客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讲述“细胞命运决定:机制和应用”

 

 

  3月10日,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承办的第39期“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B323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细胞命运决定:机制和应用”的讲座,报告会由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沈晓骅教授主持。

 

图为裴教授做学术报告

 

  裴教授着重为大家分享了其课题组近几年来的重大发现及其对干细胞重编程过程的认识。首先,裴教授介绍了在OSKM四个转录因子的刺激下间充质向上皮细胞转换启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形成机制,揭示了EMT和MET的转化有利于细胞命运的转换,同时指出血清中的TGFβ是重编程过程中的主要抑制因子。

  其次,其课题组认为虽然OSKM四个转录因子的存在会使得重编程发生,但培养基的条件决定了重编程的效率,继而他们发现维生素C可以降低H3K36me2/3水平,并且维生素C和Jhdm1b协同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体细胞转化成为iPSC的效率,从原来的万分之一提高到了10%。

  最后,裴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对c-jun蛋白在重编程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c-jun蛋白抑制重编程过程的机制。其课题组还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的因子可以有效的促进多能干细胞的诱导,这些因子包括:Jdp/Lrh/Id1/Jhdm1b/Glis1/Sall4等,同时裴教授提出了多途径诱导重编程的假设。

 

图为讲座现场

 

  裴教授还简要介绍了其课题组目前的研究工作,包括EMT-MET相互转换在人类胚胎干细胞向肝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广泛兴趣。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在提问环节,裴教授与现场师生积极互动,裴教授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大家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人物简介:

  裴端卿,1965年出生于湖北荆州,1984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91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教授。      在美国期间曾从事乙肝病毒转录调控研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蚀转移关系的研究,回国后研究开始研究干细胞,发现并阐明维生素C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机理;发现并阐明间充质向上皮细胞转换(MET)启动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机制;并将人体尿液上皮细胞直接转换为不含外源基因并可移植的神经干细胞,有望用于神经损伤与退行性疾病治疗。裴端卿于2013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和2014年二次获得广东省科技一等奖,2014年获谈家桢创新奖,2010年入选十大国内科技新闻。曾担任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干细胞研究》专家组召集人之一。目前为国家科技重点研究计划《干细胞及其转化研究》专家。

 

版权所有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京ICP备1500644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