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交流合作 支撑服务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周俭民研究员做客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

讲述“拟南芥免疫受体及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2019年12月12号上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承办的第86期“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B323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周俭民研究员为生命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拟南芥免疫受体及信号转导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生命中心PI戚益军教授主持。

  报告伊始,周老师表示,在长期对抗病原生物的过程中,植物进化出了复杂高效的免疫系统,用于识别各种病原微生物、激活防卫反应,从而抵御病原物入侵。因此研究免疫受体的结构以及信号转导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周老师团队联合生命中心柴继杰教授和王宏伟教授团队,以AvrAC与ZAR1为体系研究植物抗病蛋白结构,成功地解析了植物抗病蛋白抑制状态复合物RKS1-ZAR1、识别-启动状态复合物PBL2UMP-RKS1-ZAR1、以及激活复合物 (抗病小体,resistosome)的结构,详细阐述植物抗病蛋白的工作机理。

图为周俭民研究员的报告现场

 

  随后,周老师给大家着重介绍了他们团队最新的科研进展——植物的次生代谢物Sulforaphane(SFN)抗菌的机制。周老师团队与北京大学和国家蛋白质中心的科研人员合作,利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鉴定到拟南芥的次生代谢产物SFN通过共价修饰细菌的转录因子HrpS第209位半胱氨酸, 该位点的修饰干扰了其与另一个转录因子HrpR形成异源二聚体,进而抑制细菌下游三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菌功能。

图为现场听讲的师生们

  在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周老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深入详细的解答,并且分享了自己对科学研究的深刻见解。

个人简介:

 

  周俭民,男,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1987年、1994年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普度大学园艺系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植物病理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兼任 eLife、PLoS Pathogens、Mol Plant、Curr Protocols Plant Biol等多个期刊的编委和国际植物微生物分子互作学会的执委。长期从事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机理研究,揭示了植物细胞表面免疫受体识别病原信号的分子机理和病原细菌致病蛋白攻击植物免疫识别信号途径的生化机理,提出了植物胞内免疫受体识别病原的诱饵模型并提供了分子证据。以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 Host Microbe、PNAS、Plant Cel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1万三千余次。多项成果得到了Curr Biol、PNAS、Cell Host Microbe、Science Signaling等期刊的专文评述,并多次应邀为Annu Rev Plant Biol、Cell Host Microbe、Curr Opin Plant Biol等期刊撰写综述。

 

 

版权所有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京ICP备1500644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