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交流合作 支撑服务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生命中心PI荣获一块奖牌二张奖状 

5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生命中心PI及其团队荣获一块奖牌和二张奖状,向所有科技工作者致敬!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大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该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

全国创新争先奖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本届有10个科研团队获得奖牌,29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奖章,262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奖状。今年,在京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现场参加会议,京外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参加会议。

 

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团队,由生命中心PI、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担任团队负责人。该团队在乔杰的带领下,优化顶层设计,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等各方面优质资源和技术力量,跨学科、跨领域,全力助力提升医院的学科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了一流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有效推进。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在平时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战时争先、快速动员和部署,充分发挥平台团队作用,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创新转化和疫情防疫防控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乔杰亲自带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赴武汉。疫情期间,其团队服务患者数位列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第一时间开展多项新冠肺炎期间针对孕产妇人群的临床研究:在LancetNEJM、《中华妇产科杂志》、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期刊发表分享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以及垂直传播可能性等结果。另外,团队在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等方面有突出的研究工作,获得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比尔·盖茨基金等多个疫情防控攻关专项的经费支持。

从疫情防控多角度出发、在多学科共同参与攻关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团队充分发挥了三院人战时争先、直面挑战的勇气,以行动和成绩诠释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凭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发挥的创新智慧。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曹彬,生命中心临床PI,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中心常务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ISIRV)委员,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CRJ)副主编,EBioMedicine顾问编委。

曹彬长期致力于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研究。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五届吴杨奖、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在《新英格兰医学》、《柳叶刀》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F1000推荐论文6篇。16项研究被国际和国内指南采用,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发布的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作为国家临床救治专家两次赴武汉一线,承担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及科技攻关任务,担任中日医院国家医疗队副队长、援鄂医疗组组长,牵头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意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建议》,参与制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1版)及后续方案修订。积极开展科技攻关,首次阐释COVID-19的临床特征,分析COVID-19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病毒排毒时间,为临床救治提供重要依据;牵头多项药物临床试验,探索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新型抗病毒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指导新冠肺炎科学救治。研究成果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并被F1000多次推荐,为国家赢得声誉。此外,积极参加WHO启动蓝图(Blue Print)计划,协助各国开展抗病毒药物、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参加WHOClinical management of COVID-19》指南编写,为全球各国一线医务人员疫情防控提供指导。

 

陆林,生命中心PI,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 

陆林在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干预策略和公共卫生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ScienceLancetJAMA Psychiatry 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200余篇,总引用1万余次,连续入选Elsevier发布的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此外,陆林院士大力推动我国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组建了引领学科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建了国内首个《睡眠医学》和《药物滥用与成瘾》课程,主编《沈渔邨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精神病学基础》等多部权威著作和供全国高校研究生、本科生使用的规范教材等。这些工作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学科的发展。

陆林作为学科带头人,以维护人民精神心理和睡眠健康为己任,自疫情暴发后,始终坚守在临床和科研一线。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全球研究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协助政府部门完善疫情下精神心理卫生体系构建,向全球推广中国抗疫经验,组织专家支援前线,主编多部适用于疫情下保持心理和睡眠健康的书籍,广泛实施调研,系统深入地研究疫情下精神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干预策略,求真务实地制定学科发展战略,坚持科普宣传,提高疫情防控期间大众的心理应对能力,为降低因疫情导致的精神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做出了重要贡献。

 

瞿礼嘉,生命中心PI,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现任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瞿教授长期从事植物生殖发育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科研成果丰硕,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青年科技奖”。

瞿礼嘉长期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承担和参与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科研方面,他长期从事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发育调控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成果,解决了植物生殖生物学领域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促进被子植物种间隔离”以及“小肽信号及其受体调控花粉管完整性与精细胞释放”这两项成果的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前一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荣获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

瞿礼嘉取得的一系列学术发现在国际植物有性生殖发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邀为领域内主要国际学术刊物撰写综述,并多次在领域内主要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

 

版权所有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京ICP备1500644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