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维华院士讲述植物钾高效分子调控机理
6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维华教授做客水木清华生物科学讲座,在生命科学馆143报告厅做了题为《植物钾高效分子调控机理》的精彩学术报告。生命中心戚益军主持了报告。

武维华院士首先以 “武维华做jia(钾)的”向大家介绍自己,引得大家一片掌声,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武院士结合自己十多年的研究工作,就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问题,讲解了关于钾高效分子的遗传机制以及目前实验的最新进展和面对的一些挑战,同时与大家分享了科研经历中的趣事及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
武维华院士向大家介绍,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土壤或培养介质中缺乏钾元素则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同类型的植物对钾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显著不同,说明植物的钾营养效率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通过筛选拟南芥钾营养相关突变体及遗传和生理生化一系列分析研究,证明了植物细胞钾离子通道AKT1(植物吸收钾的主要执行者)的活性受一蛋白激酶CIPK23的正向调控,而CIPK23的上游受两种钙信号感受器CBL1和CBL9的正向调控。

武维华院士在报告中同时谈到,合理高效地利用农业土地资源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必须要从生产方式上进行转变,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改善作物栽培技术,合理、平衡施肥,同时要培育磷、钾高效作物新品种,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建设高效、绿色的生态农业。。
在互动环节中,武老师对在座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并就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武院士启发性的讲座方式,谦逊、严谨、和蔼的态度给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鼓励在座的年轻人,科学研究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同时要不怕吃苦,只有不断的原始创新才能实现祖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人物简介:
武维华教授,1991年获得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9月起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任教至今。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兼职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武院士主要从事植物抗逆和磷/钾高效等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植物响应干旱、高盐、磷钾营养亏缺的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机制等方面研究工作。在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细胞信号转导及植物钾/磷营养高效的分子调控机理、植物气孔运动调节信号转导及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调节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Plant Cell、PNAS 、 Annual Rev Plant Biol 等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