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心戚益军、刘磊、陈鹏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于12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等出席。
大会授予生命中心戚益军、刘磊、陈鹏等99名科技工作者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组部、人社部、中国科协共同举办,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者不超过100人。该奖项是1987年由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的。截至目前共颁发了13届,1297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1个集体获奖。该奖宗旨为激励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教兴国伟大事业,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本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共有203个国家部委、学会等单位和95名专家推荐出776名有效候选人,经审查、评审、公示、审批,共有99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

戚益军现任职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加入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生命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他一直从事植物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在植物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和小RNA的生物学功能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重要贡献。其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1)首次在单细胞生物中发现miRNA;2)揭示小RNA进入AGO家族蛋白的分拣机制;3)发现并命名一类参与DNA损伤修复的新型小RNA。他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包括Cell 2篇、Molecular Cell 2篇、Genes and Development 1篇和Plant Cell 2篇。其中,2012年发表于Cell的论文被评为当年Cell的最佳论文之一。
刘磊,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在Columbia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1年加入生命中心。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的化学合成,发展蛋白质化学合成新反应与新方法,探索若干具有挑战性的蛋白质的化学合成,力争在具有生物活性及药用蛋白的设计合成与结构改性方面取得突破。曾获Li Foundation Heritage Prize、Thieme Synlett/Synthesis Journal Award、Bayer Investigator Award、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陈鹏,男,1979年出生。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0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随后在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回国,现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 在独立工作中以“活细胞水平上的蛋白质化学修饰与调控”为主线,发展了蛋白质活体标记的化学方法,并开展了这些标记手段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包括Nature Chemistry 1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篇、JACS和Angew Chem 8篇等。曾获Elizabeth Norton研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入选了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