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第十七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沈阳举行,生命中心PI杜鹏、刘俊杰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生命中心临床研究员徐沪济获“谈家桢临床医学奖”。

刘俊杰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其实验室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手段从事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设计和开发,以及与RNA相关联的核酸酶机器的工作机理研究。近年来,刘俊杰团队解析了逆转座子的基因转座分子机理 (Cell, 2023), 开发了小型CRISPR-CasX、CasPi等核酸酶系统及CRISPR免疫增效子(Nature, 2024; Mol Cell 2022; Cell Res 2023),创制了可水解切割DNA的HYER核酶等(Science, 2024)。
刘俊杰于2018年获得美国生命科学研究基金会研究奖(Fellowship);2020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CB系优秀博士后奖;2021年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支持;2023年,荣获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24年,获得了科学探索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2023年度教学优秀奖,同时获得国家杰青基金支持。

杜鹏
杜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核糖核酸研究中心研究员。实验室综合运用经典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结合新兴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等手段,从事干细胞和转化医学中RNA生物学相关研究。近年来,杜鹏团队发现了新型的miRNA整体剂量调控机制(Nature, 2021;Trends in Cell Biology, 2023)及胚胎植入瞬时转录激活机制(Molecular Cell, 2024);通过植物蛋白跨物种基因工程,修复了肿瘤特异miRNA剂量缺陷, 实现广谱抗肿瘤反应(Cell,2022); 利用RNA剪接抑制首次实现人和小鼠全能性干细胞的稳定培养(Cell, 2021; Cell, 2024; Cell Stem Cell, 2024); 时空解析胚胎植入蜕膜微环境建立及人脑脑区特化图谱(Cell, 2023a; Cell, 2023b; Cell Stem Cell, 2022)。
杜鹏课题组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 科技部颠覆性创新专项,北京市卓越青年计划,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等项目的支持和资助;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副会长,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等;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细胞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干细胞分会卓越创新科学家奖、钟南山青年科技奖、顾孝诚讲座奖、中源协和突破创新奖、勃林格殷格翰青年研究员奖等荣誉。

徐沪济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担任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临床研究员、科技部“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荣获人民名医•卓越成就奖、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历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科分会副会长、解放军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抗体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徐沪济教授41 年来执著医学事业,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开展自身免疫和感染免疫疾病研究, 在学术理论创新、临床转化诊疗、服务国家需求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主持了 32 项 973 计划、863 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国家级的课题研究。迄今在 Cell、Nature等主流 SCI 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142篇,其中在风湿病顶尖杂志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IF 27.9) 发表论文14 篇。发表论文累计 IF 超过 1300 分,IF > 10 分论文 45 篇,ESI 高引论文 6篇,Faculty 1000 Prime 推荐论文 3 篇。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首届上海市级医院临床创新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