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员做客清华紫荆植物论坛

2025-04-23    点击:


4月18日,应清华大学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员做客紫荆植物论坛,作了题为“植物RNA聚合酶结构与转录机制”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戚益军课题组2023级博士生黄嘉杰主持,清华大学生物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资助。植物中心戚益军教授、刘玉乐教授、陈浩东教授及五十余名学生参会。

报告中,张余研究员围绕“转录的分子机制共性是什么”和“RNA聚合酶是如何演化出特定功能”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着重介绍了在植物RNA聚合酶结构与功能机制中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基于植物悬浮细胞的内源复合物纯化方法获得低丰度的Pol IV和V完整复合物,揭示二者独特的三维结构与合成非编码RNA的特殊机制;创新内源叶绿体PEP的纯化方法,发现PEP的核心具有典型的蓝细菌RNA聚合酶特征,且外围由15个真核起源的蛋白组成了不同的功能模块。

张余研究员采用直观、形象的三维立体结构呈现方式,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报告当天,张余研究员还与生命学院8名同学在午餐会上进行了亲切交流。方晓峰课题组博士后王赟颖会后说道:“在交流中,张余研究员分享了其课题组建立初期的研究方向选择策略。他既延续了原有古菌细菌转录研究的优势,又敏锐地发现植物转录领域的空白,成功揭示了植物RNA聚合酶的特异机制。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科研既要立足已有基础,更要勇于开拓新领域。感谢中心搭建这样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学习顶尖学者的科研思路,对未来的学术规划极具启发意义。

 

张余研究员长期聚焦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转录调控,研究成果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Cell、Science等期刊上。代表性成果包括阐明细菌和真核细胞基因转录终止机制、解析植物细胞核Pol IV和V聚合酶的三维结构、揭示叶绿体PEP亚基组成与特殊功能调控机制等。现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组长。曾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等奖励。

 供稿人:戚益军实验室直博生黄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