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应清华大学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俞皓教授做客清华紫荆植物论坛,作题为“RNA Modifications: Unlocking the Secret Codes in Plants”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生物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资助、由清华大学方晓峰课题组博士后王云鹤主持,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刘玉乐教授、潘俊敏教授、黄善金教授、方晓峰副教授、陈浩东副教授、齐天从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宋素胜教授及五十余名学生参会。

报告中,俞皓教授首先从生物中多样的转录后修饰引入一类最丰富的mRNA修饰——N6-甲基腺苷(m6A) 修饰,并简要概述了植物中三类参与m6A修饰的组件(Writers、Erasers和Readers)的主要成员。紧接着,俞皓教授介绍了拟南芥m6A修饰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各种外部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揭示了m6A修饰在植物发育中的动态变化及响应外部刺激的调控网络。接下来,俞皓教授着重介绍了有关m6A修饰功能的一系列研究进展:m6A修饰可通过影响mRNA代谢或染色质表观遗传,参与调控植物胚胎发育、顶端分生组织发育、雄配子体发育、开花等进程;除植物发育外,m6A修饰在植物干旱胁迫响应中也发挥重要功能,m6A修饰识别蛋白ECT8可特异性地结合m6A修饰的ABA受体mRNA,从而反馈调控ABA信号感知和逆境胁迫响应。俞皓教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绍了植物中m6A修饰的图景和功能,精彩的报告让师生收获颇多,会后交流热烈。俞皓教授就m6A修饰的组织特异性、位点特异性、3’端m6A修饰的调控作用、m6A修饰的遗传证据及ECT8作为育种位点的前景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

报告当天,俞皓教授还与生命学院7名同学在午餐会上进行了亲切交流。方晓峰课题组博士后田发安表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俞皓教授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他将实验室比作一片森林,学生们是森林中各具特色的草木,共同组成了这个丰富的生态系统。俞皓教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研究自由,并鼓励他们多尝试新方向与试错,这或许是能够持续产出创新成果的关键所在。”

俞皓教授现为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系主任,国立大学教务长首席教授,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研究院董事会董事及淡马锡资深研究员。俞皓教授致力于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组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遗传机制,在植物生殖发育和植物激素领域发现了一系列关键新基因和相关的分子调控机理,为作物育种和基因编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一系列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包括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Plants等。俞皓教授曾获新加坡青年科学家奖、新加坡杰出青年奖、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首席研究员以及新加坡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新加坡总统科学奖等。
供稿人:方晓峰实验室博士生彭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