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大学生命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论坛 | 同济大学岳锐教授报告会

2025-07-01    点击:

前言:

在生命学科高层次人才中心和生命中心的共同支持下,清华大学生命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论坛每学期会邀请不同领域教授进行专题学术报告,倡导由研究生策划、主持、主导午餐会和撰写新闻稿件,借此机会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学术交流与讨论。

2025625日,受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周帆老师邀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岳锐教授做客清华大学,以“组织干细胞与衰老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并参加师生午餐交流会。

本次报告在生命科学馆143会议室,由周帆副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1 周帆副教授做开场介绍

报告开篇,岳教授聚焦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指出延缓衰老是预防多种老年疾病的核心策略,并由此引出报告主题——干细胞功能耗竭是组织衰老的关键机制。

其中,造血干细胞(HSC)衰老与骨髓微环境硬化具有独特的关系,岳教授指出HSC衰老具有独特的数量增加但功能下降(如谱系分化失衡,偏向髓系,适应性免疫减弱)悖论,并深入解析了“克隆性造血”在衰老中的双刃剑作用及其与白血病风险升高的关联。

对此,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骨髓基质刚度是调控HSC功能的关键外因。衰老导致骨髓微环境发生显著硬化,伴随炎症因子升高、血管网络异常、脂肪积累和成骨分化偏移。 同时,研究团队还开发了基于3D软水凝胶的体外共培养系统,成功模拟年轻骨髓的物理特性,不仅能高效维持HSC体外功能,更能显著“年轻化”衰老的HSC,恢复其T/B淋巴细胞分化能力及移植重建潜能。

2 教授团队精彩报告瞬间

接下来,在转化探索方面,岳教授团队成功将体外“年轻化”的HSC回输至中年小鼠模型,显著改善了其血液指标与运动认知功能,为人源HSC应用奠定基础。在骨骼系统修复领域,不仅发现了治疗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及心梗的潜在靶点FAP,更关键的是鉴定出特异性表达PROCR的关节软骨祖细胞。该细胞群对力学敏感,具有强大修复能力,相比现有疗法(MACI)效果更优且年龄限制更小,为突破关节软骨修复难题提供了新策略。

最后,岳教授展望了基于干细胞年轻化和靶向修复策略在对抗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中的广阔前景。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就干细胞衰老机制、力学感知、临床转化潜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3 教授团队精彩报告瞬间

午餐会交流会于生命科学馆143会议室举办。期间,岳教授与同学们热切交流,既在课程学习、竞争压力、发展路径等大方向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又和同学们讨论了具体的研究课题并提供建议,使大家获益良多。

在此,特别鸣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层次人才中心对本次报告会的大力支持。

 

嘉宾介绍

岳锐教授,现任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细胞于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科混合班,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14院士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ean Morrison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HHMI研究员、2016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主席)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至今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上海市信号转导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主任。

岳锐教授长期从事生命科学与医药研究,聚焦于组织干细胞在器官发育和稳态维持的重要作用,以及骨骼与血液系统干细胞调控和衰老相关疾病。尤其关注髓内骨骼干细胞(SSC)体外重塑骨髓微环境逆转造血干细胞衰老,并鉴定多种新型髓外SSC并阐明其在骨骼发育和衰老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团队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含共同)Cell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Circulation ResearchPNASEMBO Journa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岳锐教授也先后荣获吴瑞奖、Damon Runyon FellowshipCSSCR干细胞卓越青年研究员和上海市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荣誉,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供稿人: 郑长青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23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