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依赖上千种蛋白质来维持呼吸链复合物组装、代谢稳态调控以及多种信号通路。值得注意的是,超过99%的蛋白质并非在线粒体内合成,而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合成,随后通过专门的转位系统运输进入线粒体。这一跨膜转位过程如何实现高选择性、高效率与精确分拣,一直是细胞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如线粒体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代谢综合征与肿瘤发生等。
在所有转位通路中,由外膜TOM(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embrane)与内膜TIM23(translocase of the inner membrane 23)复合体构成的前序列转位途径承担了超过60%的线粒体蛋白的转位任务。该途径负责识别携带线粒体定位序列的前体蛋白,将其先转位通过外膜,再经 TIM23 复合体插入内膜或输送至基质。但长期以来,该蛋白转位通路的具体分子组成一直悬而未决,蛋白质底物如何被精准分拣至不同线粒体亚区室的分子机制很不明确。李龙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解析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和内质网的转位分子机理。该课题组曾于2023年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pathway of mitochondrial preprotein import through the TOM-TIM23 supercomplex”的论文,利用冷冻电镜对线粒体前序列转位途径中的TOM–TIM23 超级复合体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利用生化手段揭示了与领域内长期固有认知不同的核心转位路径。
2025 年 8 月 28 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李龙课题组与定量生物学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宋晨课题组合作,再次在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Dynamic TOM–TIM23 supercomplex directs mitochondrial protein translocation and sorting”,解析了TOM–TIM23 超级复合体在转运多肽底物状态下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其动态过程,首次在分子水平揭示了内膜TIM23复合体如何根据底物疏水性控制蛋白进入基质或插入内膜,并阐明了其区别于内质网上的经典蛋白转位通道Sec的全新转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