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生“1+X”论坛2024-2025学年第二期活动成功举办

2024-10-22    点击:
图片

◆ ◆ ◆ ◆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生“1+X”论坛2024-2025学年第二期活动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22日晚,由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研究生学术交流委员会组织的CLS研究生“1+X”论坛第二期活动在金光生命科学楼邓祐才报告厅成功举办。北京大学陈良怡老师,肖俊宇老师,齐志老师共同出席活动。



来自邓伍兰课题组的王波同学首先进行了题为“Mesoscale chromatin confinement facilitates target search of pioneer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live cells”的报告,该报告对先锋转录因子在活细胞中靶向染色质的单分子动力学进行了特征分析,揭示了一种“受限目标搜索”机制。王波同学首先利用单分子追踪技术发现先锋转录因子具有比非先锋转录因子有更高的染色质结合能力,其中FOXA2的CTD结构域对其与染色质的频繁结合以及受限扩散运动有重要作用。随后利用双色光激活定位显微术和一系列生化手段证明发现FOXA2与核小体高密度富集的封闭染色质域存在明显的共定位,且内源性敲除CTD以后对人胚胎干细胞发育为内胚层的正常基因表达调控有重要影响。最后王波同学介绍了他们利用分子扩散模拟,揭示了转录因子在染色质域内受限扩散有助于增加靶点搜索的频率和对靶目标位点的多次结合而提高搜索效率的作用机制。该研究揭示了先锋转录因子如何识别和利用封闭染色质的空间结构以搜索目标结合位点,揭示了先锋转录因子在基因调控的一个关键过程。

三位老师对王波同学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专业性,创新性上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高度肯定。报告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就先锋转录因子和靶目标的亲和力,先锋转录因子的定义与鉴定、先锋转录因子动态特征的序列与结构基础及普适性展开了深入讨论。

图片

王波同学作报告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于汤富酬教授课题组的陈宗贵同学,他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利用基于单分子测序平台的NanoStrand-seq实现基因组全局单倍型分型”的精彩报告。陈宗贵同学首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纳米孔测序的原理及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即在整个染色体规模上可以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相位分析,但在对结构变异(SV)进行相位分析时却不足。然而SV不仅在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而且在许多疾病,如癌症,先天性异常和认知障碍中广泛存在。基于此科学问题,陈宗贵同学开发了一种单分子测序平台的DNA模板链连锁测序方法,称为NanoStrand-seq,该方法能够在整条染色体水平对SNP和SV进行精准从头检测和单倍型分型,可以以极高的分型准确性系统地检测和定相缺失和插入事件,也能够有效解析高度多态的基因组区域如MHC基因座。此外,该方法在解长基因组区域时相比传统策略具有更大的优势。该方法加深了我们对生物体中基因组差异与生理/病理表型之间关系的认知。

在随后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围绕着纳米孔测序方法、方法发展的极限、方法的应用等展开了讨论,最后老师们对报告内容提出了建议并和同学们分享了学术报告演讲经验。

图片

陈宗贵同学作报告

图片

齐志老师点评工作

图片

陈良怡老师点评工作

图片

肖俊宇老师点评工作

图片

同学们踊跃提问


报告结束后,老师们为演讲同学颁发了活动的纪念奖杯,本学年第二次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吸引了90余名同学参加。“1+X”论坛第三期活动将于2024年11月20日(周三)举办,欢迎大家参加!

图片

报告嘉宾和老师们合影留念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