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交流合作 支撑服务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田志刚教授做客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讲述“NK细胞和肝病”

 

 

 

  2月25日,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承办的第38期“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B323举行。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田志刚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NK细胞和肝病”的讲座,百余位师生聆听了讲座,报告会由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祁海教授主持。

 

图为田教授做学术报告

 

  田志刚教授详尽阐述了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和免疫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指出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性在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免疫系统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以及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和脾脏),这些都被称为“专职免疫器官/组织”,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主要疾病并不发生于这些专职免疫器官,而又极大程度的受到免疫应答的调控,例如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系统,具有免疫特性的肝脏组织等,也是很多自身免疫病、退行性疾病、肿瘤的好发部位,我们称之为“非专职的免疫器官/组织”。这些非专职免疫器官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微环境,含有独特的免疫细胞亚群和效应因子,构成了独特的区域免疫学特征。

 

图为讲座现场

 

  田志刚教授一直致力于肝脏自然杀伤细胞(NK)的系统研究,他们发现肝脏的天然免疫细胞含量是其他脏器的5-10倍,尤其是NK细胞、NK样T细胞(NKT)、表达TCRγ和δ链的γδT细胞等天然免疫淋巴细胞占肝脏淋巴细胞总数的60%以上。肝脏部位的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也含量丰富,在维持肝脏微环境稳态、抵抗病原体入侵、调节全身免疫反应等发挥重要作用。肝脏NK、NKT和Kupffer细胞的活化和相互作用调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而这些细胞的功能缺失或免疫耐受低下也会导致肝脏纤维化甚至肿瘤的发生。此外,肺脏和肠道等也表现出其独特的免疫细胞组成和免疫学特性,尤其是黏膜系统与共生菌的相互作用,现已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免疫学研究方向。

  报告后,田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在场师生纷纷表示,田教授的精彩报告十分具有启发性,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物简介:

  田志刚博士为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1989年国内较早开展NK细胞研究,发现肝脏特有NK细胞及其肝内发育分化新途径,提出“肝脏也是天然免疫器官”;发现N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行使整体调节,提出存在“调节性NK细胞(Regulatory NK Cell)”;揭示肝脏乙肝病毒诱发NK细胞免疫耐受,提出“NK细胞识别受体异常可导致肝脏疾病”。试图从NK细胞角度解析肝脏“免疫耐受”奥秘并重新认识肝脏疾病。

  受行业专项委托制定国家NK细胞临床应用技术标准,建立可临床应用的国人首株NK细胞系和多种基因修饰亚株、创建自身NK细胞体外千倍级扩增技术、研制NK细胞刺激因子(Interleukin-12)重组蛋白药物等,已进入临床试验申报阶段。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版权所有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京ICP备1500644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