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交流合作 支撑服务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生命中心六位PI喜获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8年8月3日,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正式公布。今年建议资助的国家杰青共有200人,来自112家单位的科学家入选。其中,生命中心入选PI6名,分别为陈柱成、刘万里、王宏伟、肖百龙、伊成器、尹航。在此,我们再次向六位PI表示衷心的祝贺。

 

获奖PI简介

 

陈柱成个人简介
 
  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纽约大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做博士后训练, 2009-2011年在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做博士后训练,2011-2017年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任长聘系列副教授,2017至今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染色质的结构生物学(structural biology of chromatin)。染色质是真核生物的生命蓝图。真核细胞的DNA缠绕组蛋白,形成核小体,并进一步组装成染色质,储存在细胞核中。染色质形成对基因组起保护作用。然而,染色质形成同时妨碍细胞在需要的时候读取这些遗传信息。真核细胞进化出一系列染色质调控因子,它们有的对核小体进行化学修饰,有的移动核小体的空间位置,有的交换组蛋白变体,有的甚至拆分核小体。我们实验室利用结构生物学手段,尤其是x-射线晶体学以及冷冻电子显微镜学,研究这些染色质调控因子的结构、工作机理以及生物学功能。本实验室也对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 感兴趣。真核细胞分裂时,微管细胞骨架体系发出信号,使细胞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形成收缩环, 驱动细胞膜内陷,从而把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我们实验室研究这条调控细胞分裂的关键信号通路的分子机理。
 

刘万里个人简介

200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2005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学博士学位。2005年到2011年,先后在美国UCSF和NIH进行博士后训练。2011年12月受聘回到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担任独立实验室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致力于综合应用包括常规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和新型高速高分辨率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内的多学科实验系统,分析抗原受体介导的B淋巴细胞免疫识别、免疫活化和免疫记忆的动态过程、分子机制、及其与疾病的相互关系。2012年独立工作以来的一系列通讯作者工作(Science Immunology,JEM,PNAS,eLife,Cell Research,JCB,Science Signaling,Leukemia,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J Immunol等)揭示:BCR感知抗原传导的机械力进而调控B细胞活化的学术新观点;证明BCR微簇体是既有开放性又有选择性的高级膜结构,进而在B细胞活化中对抗原复合物和信号分子实施聚类拣选;揭示酸性磷脂与BCR的动态互作,赋予B细胞活化的安全触发机制;以及B细胞异常活化在自身免疫疾病和B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致病机制等。上述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B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免疫活化、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为免疫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阐释、疫苗及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获优青、树兰医学青年奖等。任Frontiers in Immunology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

 

王宏伟个人简介

 

  王宏伟,男,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清华基地常务主任;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1年7月于清华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同年8月赴美,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先后从事博士后研究和担任研究科学家;2009年1月在耶鲁大学任Tenure-Track助理教授;2010年12月受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职务,全时回国工作。主要应用冷冻电子显微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44篇,其中通讯作者论文26篇,在冷冻电镜方法学的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成果,并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与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原创性发现。其负责建设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清华大学基地在过去短短几年时间里即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冷冻电镜平台,并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冷冻电镜科研成果。他的成就与贡献获得了国内与国际冷冻电镜领域的充分认可,被选为2019年三维电镜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的主席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理事长。教学工作方面,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两次荣获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荣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称号。

 

肖百龙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肖百龙博士于2001年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1-2006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师从Wayne Chen教授获得心血管分子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2007-2012年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师从Ardem Patapoutian教授,从事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 其自2013年起任职于清华大学药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及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及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肖百龙博士长期致力于离子通道研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身份发现TRPA1通道作为一类重要的痛觉受体(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7, 2008)STIM1/Orai1通道作为一类新型温度门控离子通道(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1),以及证实Piezo蛋白形成在哺乳动物中发现鉴定到的首类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Nature 2012),为理解触/痛觉感知的分子细胞神经学机制及离子通道的分子作用机制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近5年来, 其研究组聚焦于解答机械门控Piezo通道如何将机械力刺激转化为电化学信号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以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机械门控Piezo通道的三维结构解析、关键功能位点的鉴定发现、离子通透与机械门控机制的揭示、蛋白互作调控以及小分子药物发现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其机械力感受与传递的机械门控杠杆作用机制假说,有力驱动了该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其在国际与国内的学术影响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20152018Neuron 2016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2018

 

伊成器

  200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于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并于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今任职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主要通过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发展核酸表观遗传修饰的标记与检测新技术、并研究这些核酸化学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回国后在Nat. Chem. Biol.,Nat. Methods,Cell Stem Cell,Mol Cell等高水平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这些工作也被Nature、Mol. Cell 等做亮点报导。多次受邀出席国际会议并作邀请报告。至今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等多项课题。

 

尹航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副院长

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尹航,1976年7月出生于北京,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至200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至2017年任职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并获得终身教授;2018年起任清华大学药学院全职教授、副院长,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尹航教授团队在本领域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超过100篇 (H-Index:37, 总引用>5700) ;并多次被《自然》、《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美国化学会会刊《C&EN》等杂志作为“科研亮点”专题报道。科研成果已申请专利11项(授予美国、欧盟、日本等专利4项),并有多项专利已经成果转化或商业化。申请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美国化学学会大卫·W·罗伯特森杰出药物化学家奖中美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授联合会杰出青年教授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格特魯德·B·埃利恩奖、美国癌症研究学会的SU2C创新研究奖、悉德尼·金梅尔学者奖、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合作创新奖、以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 NIDA 青年化学家奖等多个奖项。

 

 

 

版权所有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京ICP备1500644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