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交流合作 支撑服务 人才招聘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生命中心成功举办2022年第三次PI学术交流活动

 

  2022年9月28日,生命中心举办了本年度第三次线上学术交流活动。活动由生命中心PI肖百龙主持,来自两校的70多名PI参加了本次交流。

  活动开始,彭敏研究员做了题为“Immortality and function, how can we have both?”的报告。

图为彭敏研究员作报告

  首先,彭敏研究员介绍了研究背景。我们体内的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负责繁殖和更新的生殖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即永生(胚胎干细胞)和干性(成体干细胞),但这些细胞不具备直接的生理功能;另外一类细胞即体细胞,如免疫细胞等,这些细胞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但是寿命有限,基本不具备干性。在细胞重编程的过程中(如iPS诱导),体细胞在获得真正干性的同时会失去原有的细胞特征和生理功能。因此,干性和生理功能在生物学上似乎是互斥的。但是,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如疫苗接种后,我们体内会形成一群既具有干性又具备功能的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型B细胞,这是接种疫苗后我们获得免疫保护细胞学基础。记忆性T细胞如何同时具备干性和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彭敏研究员接下来以CAR T细胞为例,介绍了通过基因筛选和基因编辑的方法,使得T细胞在获得真正干性的同时保留了正常的生理功能,称为类永生T细胞,代表了一种新的T细胞状态。然后,彭敏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类永生T细胞在表型,转录和代谢方面的特征,其生物学意义以及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报告后生命中心蒯锐研究员等就类永生T细胞的诱导机制,抗原依赖性以及潜在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后,生命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蔚做了“Leaf Masquerade Mimicry in Oakleaf Butterflies”为题的报告。

图为张蔚研究员作报告

  张蔚首先介绍了实验室采用蝴蝶为研究对象,对蝶翅这一类结构简单功能复杂的器官开展研究,以研究生物演化的重要问题,并介绍了最近的研究进展。课题组以具有叶形伪装拟态的枯叶蛱蝶属为研究模式,从微观和宏观演化水平研究其生物多样性,揭示其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演化机制。通过在多个地区采集枯叶蛱蝶属样品和开展全基因组系统发生分析、聚类分析、基于模型的群体遗传学检验等,研究厘清了枯叶蛱蝶属的物种关系,及其与其它蛱蝶科拟叶蝶类的关系,认为叶形拟态伪装在蛱蝶科多次独立起源,属于趋同演化;研究进一步发现喜马拉雅东部区域有较为丰富的枯叶蛱蝶属物种多样性,并揭示该地区是枯叶蛱蝶属的分化中心,而气候和地理变化等因素在其物种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题组还发现在其物种形成早期,发生了种间杂交并导致基因渗入事件。之后,课题组聚焦了枯叶蛱蝶中华亚种,通过分析其叶形多态性,推断一个孟德尔基因座的5种等位基因,参与调控10种离散的叶形表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该基因座到一个控制蝶类翅花纹的工具盒基因cortex,并通过基因编辑对该基因功能进行验证,而染色体倒位、染色质拓扑关联结构域等机制参与维持了这些cortex基因的单倍型,通过建立群体遗传学模型推断cortex的单倍型经受了长期的平衡选择。而后续研究还发现了多个基因协同cortex基因参与调控枯叶蛱蝶翅花纹,揭示了受到发育约束的表型多样性的演化遗传机制。

  报告后生命中心肖百龙、李海涛、张伟、周专、李志远等就蝴蝶拟态、拟叶表型、多样性形成机制等问题共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版权所有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京ICP备15006448号-5